安徽三联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成立于2001年3月,是安徽省内较早一批获准设立的国家级工作站之一,更是安徽省首个在民营高科技企业中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自成立以来,在三联创始人金会庆教授的带领下,工作站按照各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紧密围绕举办者安徽三联集团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科技部依托三联组建的、行业唯一的“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科技平台,开展交通安全领域研究,提高了交通安全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2020年7月,工作站顺利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综合评估。
工作站不断创新博士后工作管理方法,完善充实培养机制,加大同行交流,扩大项目协作,为科研人员提供优厚条件和综合保障,相关科研成果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工作站现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3人,相继承接了安徽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新型Eu2+/Eu3+掺杂硅酸盐基发光材料的可控制备、发光性能及道路安全领域应用研究”、“山区隧道入口段混合网联交通流特征与安全管控策略研究”、合肥市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项目“新型磷灰石结构硅酸盐红色荧光粉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以及“驾驶行为倾向性对无人驾驶系统运动规划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另外,他们还主持或参与完成了集团多项科研任务,如申报的“营运车辆安全驾驶保障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荣获交通部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参与研制的《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行车操作规范》标准(JT/T1143-2017)获得省科技奖励40万元等。据不完全统计,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累计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2300余万元。
2024年,博士后研究人员王飞教授在新型红色荧光材料领域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公开发表在SCI国际权威期刊《Ceramics International》(TOP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TOP期刊)、《Dalton Transaction》《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且均为JCR一区。其中在《Dalton Transaction》(2024, 53, 12465)发表的论文“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novel deep-red phosphor LiMg4SbO7:Mn4+ with excellent quantum yield and color purity”被期刊选为正面封面论文进行报道。
展望未来,工作站将秉持集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博士后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促进集团相关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数据更新至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