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选题征集工作的通知》(科字〔2024〕39号)和《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三联院科字〔2023〕7号),现启动2025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类别
(一)重大研究课题(即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
(二)重点研究课题
(三)一般研究课题
(二)、(三)类项目均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两大类,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可根据研究涉及学科归并到自然科学或人文社科类。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人要求
有在研校级科研项目的主持人不可申报,其他在职在岗的各类教职工均可申报。各教学单位申报人年龄为40岁及以下的不低于本单位申报总人数的60%。
(二)参与人要求
1.每位申报人限主持1项,参与项目不超过1项。
2.非申报人参与项目不超过2项。
3.项目组成员一般应不少于3人,鼓励引导学生参与项目研究,项目组成员中学生不少于2人。
4.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三、项目分配
(一)原则上,各教学单位推荐申报项目的总数不得低于本单位教职工总数的10%,推荐申报的项目各单位需要先组织遴选。
(二)项目立项指标将根据专家评审情况,结合各单位教职工数、在研项目主持人数、科研创新平台考核以及各类项目研究推进情况(按期结项、延期、撤项等)等方面来确定。2024年度评审结项的项目主持人优先立项。
四、项目经费
(一)重大专项研究课题为5万元/项;
(二)重点研究课题为自然科学3万/项,人文社科1.5万/项;
(三)一般研究课题为自然科学1.5万/项,人文社科0.8万/项。
五、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须以《安徽三联学院2025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选题目录》(附件1)为依据,注重培育省级及以上项目。选题目录作为参考,申请人可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和要求自行设计申报题目。在符合选题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申请人根据自己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项目。按《选题目录》申请的,优先立项。
(二)申请书为立项项目开展研究和结题验收的依据,请各单位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学科建设,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把关,特别是对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选题和论证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项目组成员构成及其研究实力与必备条件等进行认真审核,确保申报质量。
(三)结项验收参照《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最低结项标准(试行)》(附件2),请申报人认真填写项目预期成果,并请各单位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四)重点和一般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人文社科类项目成果为研究报告的,研究周期不超过1年;高质量发展专项研究周期为2年,且第1年需提交研究报告1份。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延期。项目研究周期从2025年3月起算。
(五)请各单位于2025年2月21日前将以下申报材料电子版统一发至科研处邮箱:
(1)形式审查合格的申请书(附件3,文档命名为“项目名称-姓名”)。
(2)单位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4,文档命名为“单位名称-2025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
(3)提交材料文件夹命名为“单位名称-2025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材料”。
注意:凡涉及签字盖章的,请务必签字盖章,并扫描该页面后插入word版的《申请书》。
联系人:王老师、阮老师 联系电话:0551-63826378(6378)
邮箱:kyc@slu.edu.cn
附件:
1.安徽三联学院2025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选题目录
2.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最低结项标准(试行)
3.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
4.2025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
科研处
2025年1月17日
附件1:安徽三联学院2025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选题目录.docx
附件2: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最低结项标准(试行).docx
附件3: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doc
附件4:2025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xls